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,多在青壮年发病,由社会环境不良因素与个体心理易感因素共同作用引发。它会影响视觉、嗅觉、听觉等多种人体功能,还会造成思维障碍、认知功能损害,严重威胁患者健康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黄俏庭,为我们解答相关问题。
病因与生理因素关联大
精神分裂症病因主要涉及生理、心理、社会因素。其中,生理因素最为关键。很多时候,患者大脑功能与结构存在明显问题。比如,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小脑结构和普通人不同,正常人小脑不对称,而患者小脑是对称的。
早期症状有迹可循
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包括行为模式改变,像社会退缩,不愿上班、上学;还有情绪障碍,表现为情感淡漠、敏感、孤僻、不合群、猜疑等。确诊后,建议患者接受规范的全病程治疗,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,使用抗精神病药物。
与人格分裂有本质区别
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不一样。人格分裂偏心理学范畴,指患者性格与言行发生转变,而精神分裂是患者感知觉异常,有幻觉、妄想、情感淡漠、意志活动不足等表现。
早治早受益
精神分裂症较难治愈,病情易迁延、反复发作。若不及时用药,会导致精神残疾。目前常用治疗首选抗精神病药物,推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,如奥氮平、利培酮、喹硫平等。药物治疗要做到早期、足量、足疗程,才能发挥最大药效。